復合調味料作為新興的調味品子行業,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產品生命周期來看,復合調味料目前處于發展早期,未來復合化是調味料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一方面調味品復合化可以讓年輕的家庭消費者方便快捷的烹飪美味,解決其不會做、沒時間做的消費痛點;另一方面,餐飲行業需求日益增大,規范化和連鎖化經營帶來了對標準化復合調味料需求的快速增長。
調味品的定義及分類
1、調味品及復合調味品的定義
調味品是指能夠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進食欲,有益于人體健康的輔助食品。復合調味料以基礎調味料為原料,深加工成具有特殊風味的調味料。我國飲食講究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烹調以味道復雜為特征,正是調味品之間按照不同比例的復合與調劑才可達到美味的境界,復合調味料應運而生。
2、國家標準分類
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的《調味品分類》國家標準(GB/T20903-2007),調味品按終端產品分類可分為:食用鹽、食糖、醬油、食醋、味精、芝麻油、醬類、豆豉、腐乳、魚露、蠔油、蝦油、橄欖油、調味料酒、香辛料和香辛料調味品、復合調味料和火鍋調料共 17 類。
3、其他分類
按產品成份分類,可分為基礎調味品和復合調味料;
按味覺感受分類,可分為咸味調味品、甜味調味品、鮮味調味品、酸味調味品、辛辣調味品等類別;
按地方風味分類,可被分為川式、廣式、西式及其他地方風味等。
隨著商業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品質提高,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變化帶來調味品品類大幅增加,滲透至食品及餐飲行業,調味品人均單次用量增加,使得行業收入規模不斷增長;消費者的消費升級是行業收入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的主要動力。
中國復合調味料 行業發展歷程
1、1990年以前——起步階段
中國復合調味料實現批量工業化生產是在上世紀30年代至上世紀70年代之間,但當時還沒有采用“復合調味料”作為專用產品名詞。中國正式采用“復合調味料”專用名詞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
1982年至1983年期間,天津市調味品研究所開發了專供烹調中式菜肴的“八菜一湯”復合調味料(清炒蝦仁調料、咖喱雞丁調料、醬爆肉丁調料、蝦籽豆腐調料、糖醋魚調料、魚香肉絲調料、番茄肉片調料、辣子雞丁調料、酸辣湯調料),并開始使用“復合調味料”的專用產品名稱。
1987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正式制定了《調味品名詞術語(ZB X 66005-1987)》標準,對復合調味料專用名詞、術語及定義標準進行規定。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中國擁有自主研發和生產技術的肉骨膏粉生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一系列借助美拉德反應和酶解技術生產的產品,具有渾厚的肉香和烤香,備受費者青睞。
2、1990-1999年——快速發展階段
1990年以后,在各種新政策及生產技術不斷提高的推動下,中國復合調味料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90年代初復合調味料在技術上實現了酵母抽提物、肉類抽提物等高檔天然調味基料的國產化,為復合調味料提供了的原料選擇空間,促使復合調味料種類日漸豐富,出現了特鮮味精、甜味劑、酵母提取物及食用香精香料等新穎調味品。
同時,國際復合調味料企業也開始進入中國,這雖然對中國本土復合調味料企業的發展造成較大的沖擊,但國際復合調味料資本不僅帶來了巨額的資金,還給中國復合調味料行業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營銷思路、新穎的產品以及超前的消費理念,極大地促進中國復合調味料的消費升級和行業的快速發展。
3、2000年以來高速發展階段
2007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了《調味品分類(GB/T20903—2007)》,對復合調味料重新做了定義和分類,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復合調味料行業的發展。2007年,中國發酵制品和調味品企業已實現總產值914億元,其中復合調味料的增長率高達20%,是所有調味品中增長最迅速的一類。與此同時,中國也涌現出了一批調味品知名企業,如佛山海天調味有限公司、上海太太樂食品有限公司、廣東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王守義十三香集團、山西水塔公司等。
復合調味料市場
發展趨勢分析
1、產品創新是產品打開市場的驅動力
消費的驅動及消費形式的改變,帶來了復合調味料產品的創新需求。90后、00后,以及一些注重品味的家庭主婦,成為了目標消費群體。這些消費群體不僅要吃出美味,而且還要吃出品位。這就促使新產品的研發及產品概念的不斷創新與迭代。同時注重消費體驗的新需求,新零售及各式各樣的場景體驗為產品創新提供給了機會。很多食物料理店與調味品定制相結合,成為體驗式消費的主流,比如牛排店、日料店、海鮮坊等。
2、智能制造優勢明顯
調味品企業生產端的智能制造優勢明顯,將成為趨勢,這對簡化流程、提高效率、提升質量和安全把控,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智能化管理將促進整個產業生產技術方面質的突破與飛躍。
3、全渠道疊加轉變為新零售融合
調味品有三個主要銷售渠道,分別為家庭廚房、餐飲業與食品加工。食品加工環節屬于非消費終端的銷售,調味品是作為上游產品加入到其他食品的加工環節中,如辣條、豆制品、豆制品的加工。終端消費主要是家庭廚房和餐飲業。目前,這三大傳統渠道的架構未變,核心內容未變,變的是運作方式和商業模式。家庭消費和餐飲渠道新業態的形成,帶來了新的營銷方式。
①線下銷售除了傳統的方式,也產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是關聯營銷,如盒馬鮮生賣壽司旁邊陳列芥末醬,賣海鮮旁邊陳列海鮮醬;二是聯合營銷,如太太樂的雞精和徐鴻飛雞蛋的戰略聯合。三是附帶營銷,如美菜、有菜、餓了么、美團等網站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開創了調味品營銷新渠道。隨著餐飲的快速發展,輕餐飲、慢生活成為餐飲新亮點,為這些新型餐飲方式定制的調味品,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②線上線下結合的營銷也出現了新的方式:線上線下的融合已經從全渠道轉為新零售,全渠道是線上線下渠道疊加,新零售則是線上線下實現融合。新零售格局的形成,打通了線上和線下銷售的界限,實現了無縫銜接。線上下單、線下送貨,產品快速到達消費者手中。
4、定制調味品將成為未來兩年新寵
定制產品來源于渠道需求,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產品需求,不同的消費方式也對產品定制帶來發展的空間。定制調味品包括家庭調味品的定制和餐飲業調味品的定制,尤其是餐飲業調味品的定制,市場潛力巨大。如個性化菜品用定制調味品、輕餐飲用定制調味品及連鎖企業標準化定制調味品成為餐飲定制調味品的主要類型。